2月7日晚間,當升科技(300073.SZ)發布定增預案,擬向控股股東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礦冶集團”)發行A股股票。礦冶集團全部以現金參與認購,募集資金總額不低于8億元且不超過10億元。
根據預案,本次發行前,礦冶集團持有當升科技1.17億股,占總股本的23.19%。若照認購金額上限10億元測算,本次發行完成后,礦冶集團將持有公司1.54億股,持股比例上升為28.35%,控制權進一步穩固。按照相關規定,礦冶集團認購的定增股份自發行完成之日起將鎖定18個月。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本次發行由當升科技控股股東礦冶集團作為唯一的發行對象全額認購,有助于增強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性,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同時,本次發行展現了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當升科技表示,本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將會進一步增強公司資金實力,支撐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產品迭代升級,鞏固技術領先優勢,為公司提升抗風險能力、成功穿越鋰電行業周期奠定堅實基礎。
2023年,受下游市場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下降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新能源鋰電正極材料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周期。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導致鋰電正極材料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在此背景下,當升科技2023年實現凈利潤預計超18.5億元,在行業發展放緩的環境中,當升科技能夠繼續保持優異的盈利能力,彰顯出當升科技全球鋰電正極材料龍頭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盡管遭遇發展瓶頸,但長期來看,鋰電正極材料行業仍處于上升期。據EVTank數據,2023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1202.6GWh,同比增長25.6%,預計2025年、203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將分別達到1926.0GWh和5004.3GWh,2023年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仍然維持20%以上的年化增速。同時,以4680大圓柱電池、固態鋰電池等為代表的新型電池技術日益成熟,將引領正極材料迎來新的增長周期。
公開資料顯示,當升科技深耕鋰電正極材料領域二十余年,先后開發出多款技術領先、性能優異的動力與儲能用正極材料產品,在高鎳、超高鎳、中鎳高電壓、四元材料等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品布局,業務范圍遍布全球。近年來,當升科技堅定推進“新材料、新體系、新路線”技術布局,不斷加強新產品與技術研發。公司多款高端車用動力鋰電正極材料成功為寶馬、大眾、日產、三菱等一批海外高端車企提供配套,廣泛應用于包括4680大圓柱電池在內的各類動力電池;公司與贛鋒鋰電、衛藍新能源、清陶、輝能等固態電池客戶建立緊密戰略合作關系,2023年上半年固態鋰電材料銷量同比實現持續增長。在新一代正極材料技術研發和客戶開拓方面,當升科技已提前卡位,精準布局,走在了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