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研發工作者,滿腔熱血、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詮釋對工作的摯愛,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一流業績,“優秀員工”“最佳協作獎”“優秀黨務工作者”“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的背后,藏著鮮為人知的逐夢故事,他就是鋰電新材料研究院磷酸鐵鋰材料開發部研發工程師——倪闖將。讓我們一同探尋他的成長經歷,走進他的世界,傾聽他的心聲。
不畏困難 敢于突破
談到初入職的感受時,倪闖將總是習慣用“緊張、期待、擔心”這六字形容。從校園步入工作崗位,他內心忐忑又充滿探索的激情,面對所學專業與鋰電材料有出入的問題,他說:“在讀碩士期間我也換過課題,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挑戰新鮮事物。”
入職后,他直接下到生產一線,在燕郊工廠和江蘇當升做團聚體中試及量產導入工作。對新員工來說,這是寶貴的成長機遇,也是極大的挑戰。不屈不撓的執著、持之以恒的堅持,幫助他快速掌握了燕郊工廠、江蘇當升的設備、生產工藝以及其他鋰電池相關的專業知識。
2021年,為實現更低成本高鎳材料生產,需要提高生產效率,而產能更大化釋放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需要完全了解高鎳材料的反應原理、制備工藝、核心控制點,面對這新一輪挑戰,他從原材料規格設計出發,本著提升裝缽量實現產能提升的思路,最先將原材料鋰鹽做了規格設計,對工藝技術進行探索優化,對設備條件進行反復驗證,同時,扎到車間現場,從配混量、到裝缽量、到裝缽狀態、再到一次燒結料、成品產出……通過各環節精細把控,最終完成高鎳團聚材料新型鋰鹽應用量產品調試。目前,成果現已全面投入應用,大幅度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獲取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客戶導向 堅毅執著
多年的研發工作賦予他良好的客戶意識和技術開發能力,在常州當升進行超高鎳產品10噸級量試導入時,他堅持認為只有做好過程精細把控,才能達到預期結果。為深入了解客戶需求,他多次現場拜訪客戶;為更好地解決客戶問題,他充分利用拜訪客戶途中時間,深度挖掘客戶提供的資料;走出客戶的大門,他第一時間將客戶需求轉換成內部任務,并積極推進落實;為保證原材料可靠性,他從前驅體原材料抓起,根據客戶到貨計劃倒推,全面深入管控原材料的生產細節。
在常州當升中控辦公室,總有一盞燈,即使在深夜也依然不熄,那是他白天組織討論客戶需求,晚上加班撰寫試驗方案。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奮斗,最終通過工藝改善,實現合格品供貨,按時完成客戶交付,產品順利導入了量產。在隨后的國內外重點客戶測試,該款產品以先進的技術優勢、精細的質控管理搶占了超高鎳國際市場先機。
責任在肩 勇挑重擔
倪闖將常說:“在工作中,每面對一個新的項目,都是一次知識體系的革新與升華,我們要不斷學習、鉆研和進取,開拓挖掘新思路,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工作細化、量化,按時保質完成公司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
2023年,公司將他從多元材料開發部調入磷酸鐵鋰產品開發部。他僅用一天時間,便完成了手頭工作的梳理收尾和交接,第二天一早就踏上了離京的火車,前往常州當升試制一線開始新的項目開發工作。從那一刻起,他就肩負起磷酸鐵鋰產品開發的責任與使命。
受領任務后,他先確認產品開發核心限制因素,結合材料合成原理分析,通過客戶交流、供應商對接,找到核心控制點,聯合采購部連夜梳理供應商信息、競品信息,通過技術交流、內部討論、信息整合,最終確認了原材料廠家及制備工藝。在現場,他緊盯設備改造、工程驗收、檢測設備安裝、輔助設備安裝等流程,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2023年,他有200多天的出差經歷,長時間與團隊成員在一線攻關克難,確保了磷酸鐵鋰系列產品的技術開發,并且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良好反饋。產品覆蓋了小型動力、動力、儲能等多種終端場景,在下游及終端性能優異,加工性能、壓實密度、電性能等技術指標均具有競爭優勢。
心懷大我 甘于奉獻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是他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是他工作的標簽。
2022年,他主動擔任新員工輔導員,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將自己的所得、所感、所思、所悟,通過培訓、分享等方式無償分享給新員工,幫助他們完成職業化轉型。他所帶領的研發團隊完成兩項課題研究,并在兩個專業課題評比中取得“雙連冠”的優異成績。
作為鋰電材料研究院黨支部宣傳委員,他通過多視角宣傳一線動態、先進事跡、員工風采,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促進業務工作開展。日常工作中,他重視團隊建設,善于調動同事的積極性,組織了多場黨建和團建活動,開展了多次黨建與業務結合的能力提升培訓,持續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行動詮釋責任,更詮釋擔當。倪闖將以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誠懇待人的為人準則,在技術研發、能力提升、黨建工作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后,他仍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